实习生:孙祎豪、朱永杰、梁昕烨、唐雨、杨玉萌、胡佳欣、杨云立、张文宇、赵思媛、薛恩慧
实习学校:渭南尚德中学
实习时间:2025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7日
一、学科组会:教学思路的启迪与拓展
参加了学校信通学科组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信通课堂教学优化”开展的专题组会。学科组的老师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分享了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与作业布置等多方面的经验。有老师提出“问题链驱动教学”,以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也有老师强调“理论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这场研讨让我逐步跳出“学生”视角,开始以“教学者”的思维审视课程设计,认识到学科交流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初登讲台:实战中的教学体悟
本周的核心任务是独立讲授信通学科的基础模块《算法的概念及描述》。为上好这节课,我认真研读教材与课标,借鉴组会所学,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从目标设定、环节衔接到提问策略与板书布局,每一细节皆经推敲。
课堂上,面对学生们期待的眼神,我虽紧张但渐入佳境。通过趣味导入、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然而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较慢,我没能及时调整节奏;课堂互动覆盖面有限,未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反应。课后,指导老师给予细致点评,既肯定亮点,也指出改进方向。这次授课让我真切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意——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关乎节奏的把握与学生的理解,而持续的反思正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

三、课堂观摩:汲取经验,见贤思齐
我还全程观摩了指导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一课。老师运用具体案例拆解抽象概念,以通俗的语言阐释算法逻辑,并结合现场编程演示,生动展现计算机解题的高效与逻辑美。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解题方式,有效培养了其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
整堂课结构严谨、层层深入,兼顾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中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将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更掌握了“案例教学”“逻辑拆解”等实用技巧,深刻体会到教学艺术在于深入浅出、情理交融。

四、总结展望:教育是双向的成长
回顾这一周,学科组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讲课实践让我在真实场景中积累经验、审视自我,课堂观摩则为我树立了优质教学的典范。信息科技学科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特质,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不仅需夯实专业基础,更应推动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能力发展。
这段实习让我坚信,教育是一场师生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未来,我愿怀揣这份收获与感悟,在教育道路上持续探索、笃行不怠,努力成长为一名有温度、有专业、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
(通讯员 杨玉萌 同晓荣 审核人 哈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