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开办于2002年,为秦东地区基础教育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00余名信息技术教师和一线IT工程师。2016 年实施小班化教学,提出“毕业证书+行业认证”的毕业要求,2017 年实施计算机大类招生“1.5+1.5+1”人才培养模式,现有教学班8个(2017级、2018、2019计算机大类招生),在校本科生213人。
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1人,双师型教师10人,外聘一线IT高级工程师(中小学高级教师)8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年获批陕西省高校“一流专业”培育项目,依托的二级学院获批“2017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建设单位,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8 项、省级教改项目 2 项,《互联网+数据分析与信息获取》课程获批陕西省线上 MOOC 课程,出版教材 6 部;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
2016年以来,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9项、校级20项;参加数学建模、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软件设计、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赛等高层次学科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8 项,省部级奖 103 项;37 名学生考研上线,21 人被澳门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基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计算机学科前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品德修养、计算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塑造为目标,以“通识教育+计算思维+学科专业+师范特色”为模式,形成了“一体两翼三路径四评价”的协同育人特色,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学校培养、校企协同为两翼,以企业新课程植入、全学段技能实训、实习双师协同指导为路径,以学生、企业、同行和社会评价为参照,毕业生学校和事业单位占比 55%, IT 公司占比 45%,一线城市就业率提升至 36%,岗位、薪资、创业等职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计算思维素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及创新理论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精神,能在教育、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IT行业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设计和应用等工作,适应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计算机学科、教育学科等方面的实践和技能训练,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通过课堂学习、专业实训、教育实习及其他实践训练达到以下基本培养规格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A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A2: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科学知识。
A3:专业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A4:教师教育知识,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会讲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育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B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进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基本能力。
B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具备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施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B3:个人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好的综合外语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B4: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专业文献检索、查询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培养自主获取、整理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B5:使用现代化工具能力,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和工具。
3.素质结构要求
C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同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2:身体素质,具有健康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C3: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C4:专业素质,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专业素质。
C5:职业素质,热爱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争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严谨求实的实干精神。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字逻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实用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教师教育课程等。
六、学制和学分要求
标准学制:四年;弹性修业年限:4-6年;学分:共 183 学分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技文体竞赛、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