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我校于2010年向教育部提出新增软件工程专业申请,于2011年获批,同年9月开始招生。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博士、在读博士3人,硕士5人,教师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强。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学校举行的教学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共10余次。“十二五”期间,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2项,主持陕西教育厅、渭南市科技局项目8项,主持学校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教师在重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CSCD检索15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部;获厅局级以上奖励9项。教师中多人曾经参加过国家航天测控软件、国家油田规划软件、飞机设计制造软件等大型软件设计开发,在软件设计开发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有多名教师分别赴日本、美国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技能,为软件工程专业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软件维护及软件运行管理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科研、企事业单位和IT行业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适应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础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通过学习,毕业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将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软件工程领域中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工程解决方案设计/开发能力: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工程研究能力:能够基于计算科学原理并采用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对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分析与建模、测试与验证、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中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工具等,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并适当改进。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软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工程问题的软件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软件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软件工程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自主学习与终身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4-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软件工程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六、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电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实用技术、高等数学、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需求与建模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技文体竞赛、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