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通过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育人环节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设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成立了涵盖考研、软考、竞赛、创业、创新等领域的“五团十三队”,包括考研、软考、招教、公务员、“互联网+”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网安安全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体创业项目、企业课程实训等13个团队,营造了“课内外一体化”协同育人、创业创新项目引领示范、对接社会服务主动融合的实践育人校园文化浓郁氛围,呈现出“加强思政教育、提升专业技能、强化职业素质、注重社会应用、引领创业创新”的“五位一体”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创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围绕一条主线 —突出实践育人的引领性
学院以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为载体,以“五团十三队”学生学习型社团建设为依托,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把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作为深化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手段,用第二课堂深化促进第一课堂中学生不足的专业技能,构建大学生实践团队13个,成员覆盖培养90%以上的学生。
2017年3月,学院成立了“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中心”,由书记、院长任主任,教学院长任常务副主任,成员包括系主任、专业建设负责人、实验中心主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和合作企业一线工程师,职责是组织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教师参与到“五团十三队”的日常管理、社会实践、赴企业锻炼、外出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为社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活动,在倒逼专业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技能的同时,把“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的校训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每年的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中,围绕创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建设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为动力,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一线计算机工程师和信息技术全科教师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创新素养和创业品质。
强化两个特色 —突出活动内涵的针对性
—活动内容丰富,实践项目层次高。在每年的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中,网信学院通过1次学风建设主题研讨会,2场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会、3次学情调查与反馈会、4场学术报告、5门专业实训课程、6类专题辅导、7次社区服务、8项专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实践育人活动。2017年,完成了第十届科技节大学生互联网应用设计大赛、“i云杯”网页设计大赛”、青年创咖创业报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 专业发展博士报告会、《黑客帝国》的学术报告、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观摩、实体创业项目成果展示、“互联网+”大赛作品选拔、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计算机设计大赛选拔、软件设计大赛指导、网安安全技能实训、数字媒体技术见习、毕业生专业技能大赛等36项高层次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校企协同育人实。2017年,网信学院邀请北京、西安多家知名高校和IT企业的专家和一线工程师为学生做专业能力提升的报告17人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2个班87名学生赴渭南高级中学,完成信息教育见习任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2015级2个班105名学生赴西安高新区3家软件公司开展专业见习;数字媒体技术专业1个班47名学生赴渭南电视台开展专业技能实训。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使学生参与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设计,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其成果又为社会所应用,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构筑三类团队 —突出团队平台建设的实用性
— 打造信息技术实践团队。学院以校企协同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机制为平台,与北京时代达内教育集团(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共建“2+1+1”软件工程特色班,与北京惠科教育集团共建“2+1+1”信息安全特色班,与华为云间科技公司共建“2+1+1”物联网工程与移动终端开发特色班,利用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紧密围绕将信息技术服务于社区群众的主题,积极开展“计算机维修”“无线网络配置”“网络安全常识普及”等特色鲜明的课外实践活动,逐步显现工程实践能力融合和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 打造学科竞赛实践团队。学科竞赛对于推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院组建了“互联网+”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网安安全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设计等6个第二课堂学习型学生社团,打造了由渭南市信息办、教务处主办,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承办的“渭南师范学院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等覆盖全校学生的品牌活动。学生通过参加团队活动、强化了第一课堂专业技能,培养了第二课堂动手能力。
— 打造创业创新实践团队。学院组建了考研、软考、招教、公务员、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体创业项目、企业课程实训等7个第二课堂创业创新型学生社团。按照“一支团队、一名负责教师、一个实训平台、一类竞赛、一组实训”的“五个一”模式培育创新实践项目和实体创业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有力推动了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四项机制——突出实践育人的系统性
— 建立社会化机制。学院在第二课堂学习型团队建设中面向社会,邀请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聘请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使实践教育活动的体制社会化,尽可能多地把社会资源吸引到“五团十三队”中来。学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以“五团十三队”为载体连续开展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 构筑基地化机制。实践基地是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团队的主要场所。网信学院的课内实训平台、课外实训平台、校内外实训平台、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已经形成“课程植入、课程设计、技能实训、项目实习”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学实习基地、校企协同育人基地、信息技术产品推广基地、学生就业基地相结合,发挥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一体的综合功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 强化项目化机制。 学院师生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教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实践育人教学成果奖申报等方面,利用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优化项目团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跨学科专业组队,自行设计项目,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面得以扩展。
— 融入课程化机制。 学院把第一课堂不能完成的实践项目,融入到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中,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对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等作明确规定。建立适合实际、真正对大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实践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具有突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践作品,组织骨干教师跟踪辅导,借助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把实践成果向各类大赛的参赛作品孵化。
通过“五位一体”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构建,网信学院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氛围营造、学习目标制定、专业技能提升、创业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我院师生代表学校组队参加了两届“陕西省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摘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和6个优胜奖,总成绩位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之后。在2016年“挑战杯”大赛中,我院教师指导的学生团队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在2016-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学生团队获全国二奖1项,陕西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2016-2017学年,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实体创业项目、A类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创业创新校长奖等标志性成果数量均位居全校前列,平均占比22%(学生数占比5.1%)。
学院先后获批2017年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建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年获批陕西省高校一流专业培育项目,“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获批2017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院先后获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科竞赛工作先进单位、“互联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教学方面的荣誉。